一村一策实施方案范文六篇

【www.xanzxny.com--活动方案范文】

经济发展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创新过程或变化过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村一策实施方案范文六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一村一策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根据《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十办发〔2022〕4号)精神,结合经开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强化政治引领,夯实思想根基

  1.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完善“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压实政治责任,打牢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2.以“四个提高”为标准,深入推进思想破冰行动。坚持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围绕提高工作站位、工作标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开展“弘扬工匠精神岗位大练兵”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到发达地区学习,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辅导授课,对照先进地区找差距,推动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开拓眼界、更新观念。

  3.以主题党日为抓手,全面加强政治理论教育。用好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载体,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强化组织引领,凝聚整体合力

  4.发挥党工委“一线指挥部”作用。经开区党工委每季度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乡村治理、乡村振兴工作,党工委书记每年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开展1次辅导授课。党工委书记、组织人事部长每年分别到5个村调研不少于1次,党工委领导班子及成员至少包1个村、联系1户贫困群众。创新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推进农业合作社党组织、农业产业联盟党组织等农村新兴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

  5.发挥街道党工委“龙头”作用。白浪街道党工委要把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作为重中之重,每年专题研究不少于12次。街道党工委书记常态走村入户,带头联系包保1个工作基础差、治理任务重的村,班子成员全覆盖包村联户。要做好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后半篇文章”,提高行政执行、为民服务、议事协商、应急管理、平安建设能力。

  6.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村级党组织要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健全“村党组织--村民党小组--党员中心户”3级组织体系,选好村民小组长和党员中心户。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实施村党组织强化提升行动。

  三、强化队伍引领,锻造骨干力量

  7.建强乡村干部队伍。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建设,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区级备案管理制度,及时调整不胜任不尽职村党组织书记。持续优化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35岁及以下一般不低于30%,大专以上学历达40%以上。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每个村“两委”班子中至少有1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1名妇女成员。

  8.建好农村党员队伍。注重从青年农民、致富能手、返乡能人、回乡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每年新发展的农村党员,35岁以下不低于50%。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扎实开展农村发展党员违纪违规问题排查整顿,严格做好党籍管理、组织关系管理、党费收缴使用管理、日常监督、组织处置等工作。街道党工委每年至少对全体党员分期分批集中培训1次,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32学时。注重流动党员管理,组织流动党员每年至少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2次在外情况。

  四、强化机制引领,健全治理体系

  9.积极探索发展乡村产业路径措施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要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创新产业开发方式,建立符合本村实际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资产盘活型。根据“三资”清理结果,明晰村级集体资产产权,盘活村级集体闲置的办公用房、门店、厂房、仓库等设施设备。具备经营条件的村,可选准主业、突出特色自主经营,或采取合作、租赁、托管经营方式,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产业带动型。鼓励小河村充分利用杏树沟等当地自然资源,重点发展农家乐、观光采摘、民宿旅游,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服务创收型。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牵头组建物业公司,承接劳务输出、环卫清洁、河道保洁、物业管理、绿化管护、家政服务、企业后勤、建筑施工等业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物业租赁型。鼓励有条件的村,通过兴建专业市场、门面商铺、仓储设施、厂房、娱乐设施、广告设施等物业,通过物业租赁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10.聚焦生态宜居持续深化“两山”实践。以白浪村为重点,深化“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党建示范区建设,深化白浪村与林肯公园社区建立对口协作关系,围绕党的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打造特色品牌。

  11.聚焦乡风文明构建“德治”建设体系。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期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选树活动,评选好媳妇、好公婆、好邻居、身边好人等,发挥家庭家教家风作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树立文明新风,破除各类陈规陋习,打击封建迷信活动。深化推进“十星级党员”“十星级党组织”争创活动,围绕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科学合理设星,细化量化承诺。督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扎实践诺争星,客观公正评星定星,加强争创结果运用和成果转化,擦亮“双十星”争创品牌。

  12.聚焦党建引领深入推进多治融合。发挥基层党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建专员、下沉基层党员干部各方面作用,着力化解信访维稳和经济、家庭、产业发展等矛盾纠纷,形成基层治理整体合力。全覆盖实施“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警(辅警)”工作。依法制定村规民约,健全备案和履行机制,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落实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依法打击非法宗教、邪教活动。加强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发挥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妇女和儿童等委员会作用,规范落实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四议两公开制度,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深化村民自治,探索“院场会”“户院会”,组织“楼栋议事”“院落议事”,组织村民广泛参与协商议事、民主决策。

  13.聚焦生活富裕持续深化结对帮扶。实施农村党员党性教育和技能培育为主要内容的“双育”工程和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双带”工程,鼓励党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组织党员致富能手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实施农村能人回归、党员回归“双回归”工程,吸引外出务工成功能人、优秀年轻党员回村创业,通过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发展。

  五、强化制度引领,完善政策支撑

  14.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总结“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经验做法,常态察民情、访民意,畅通群众反映诉求渠道,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发,建立形成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组织400余名机关党员发挥专业技能特长为身边群众至少办1件实事好事。

  15.建立推行乡村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乡村治理联席会议制度,每年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街道党工委召开乡村治理联席会议不少于4次,研究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有关问题。

  16.探索村党组织兼职委员制度。探索将乡村各类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负责人、“两代表一委员”、辅警(民警)、律师、离退休公职人员等纳入村党组织兼职委员,一般设1至3名。强化兼职委员履职管理,搭建发挥作用平台,凝聚治理合力。

  17.推行“导师帮带制”。学习借鉴浙江安吉“导师帮带制”经验,邀请任职时间长、工作经验丰富干部和退休乡村干部与年轻干部结对,帮助年轻干部提高做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入职年轻干部每人至少明确1名帮带导师。

  18.完善乡村经费保障制度。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村主职干部基本报酬不低于经开区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至2.5倍,村副职干部基本报酬不低于村主职干部70%,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每村每年不低于2万元,村级事务必要支出经费每村每年不低于5万元,建立正常增长机制。

  六、强化作风引领,严实责任体系

  19.实施“三单”管理,狠抓工作落实。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推行“清单交办、节点督办、长期坚持、效果评价”工作机制,推进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20.实行“三纳入”考核,压实工作责任。把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工作情况纳入巡察、绩效考核和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对工作成效显著的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的进行追责问责。

  21.切实转变作风,减轻基层负担。倡导主动作为、勇于担当、马上落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干部实干实为。依法确定街道、村级工作事项,有关职能部门不得把职责内的工作转嫁给街道、村。统筹工作考核,一般年底集中开展一次,不得以过度留痕作为工作考核评价依据,加强基层调研检查统筹、切实为基层减负。

第二篇: 一村一策实施方案

  为切实推动xx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努力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确保困难群众真正得到关心和帮助,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结合xx街道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帮扶对象

  xx街道辖区内154户(217人)低保户。

  二、帮扶目标

  通过实施“一户一策”低保户帮扶工作,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达到或超过xx街道人均收入水平,最大限度降低xx街道贫困人口,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真正发挥xx街道走在前列、起好示范作用。

  三、帮扶内容

  帮助贫困户在就业增收、子女就学和居住环境、生活质量改善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帮扶形式

  通过建立一名街道干部对口联系两户贫困户或特困家庭,一名村干部对口联系二至三户贫困户或特困家庭的方式,对每一户帮扶对象进行收入状况、困难原因、创业和就业意愿摸底。根据帮扶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有无劳动力、技能情况、居住状况、经济状况等具体情况,制定帮扶对象增收再就业帮扶计划,做到一户一策,明确帮扶目标、时限等。

  (一)针对有劳动能力的帮扶对象,通过资金扶持、技能扶持、就业扶持等形式,帮助帮扶对象增强致富意识和本领,开辟致富渠道,实现再就业,增加收入,切实改善生活水平。

  (二)针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自理能力的帮扶对象,通过发动党员、群众出资出力,帮助其改善生活状况,增强其生活信心。

  (三)针对子女难以完成学业的特困家庭,采取建立长期助学计划,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增强其家庭的脱贫能力。

  五、帮扶要求

  (一)每名帮扶干部至少联系两个帮扶对象;

  (二)街道帮扶干部每季度走访帮扶对象至少一次,各村级帮扶干部每季度走访帮扶对象至少两次,了解帮扶对象实际情况;

  (三)街道帮扶干部每年给帮扶家庭送温暖至少一次,村级帮扶干部每年给帮扶家庭送温暖至少两次;

  (四)帮扶干部为每个帮扶家庭在“艰苦创业、安居乐业、完成学业”等方面至少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第三篇: 一村一策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根据市委组织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现就我县20xx年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通过保障选派帮扶干部办公经费,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探索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考核激励试点,提升待遇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筑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

  二、实施内容

  (一)保障选派帮扶干部工作经费。向乡村振兴重点村等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按规定落实选派帮扶干部办公经费。工作队按照《xx县选派帮扶干部办公经费资金管理办法》在乡镇财政所报账,主要用于办公用品购置、报刊订阅、公务邮寄,以及统一组织或经批准的会议培训、外出考察差旅费等。

  (二)提升村级组织建设保障水平。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村干部综合考核工作体系,积极稳妥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考核激励试点。

  三、资金筹措及拨付

  工作队办公经费由省、市、县按x:x:x的比例分级承担。省、市财政将及时下达资金到县,由县财政局足额筹措,根据资金使用要求,按时足额拨付到位。

  四、审核备案

  建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审核备案机制。各乡镇要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实施内容等,制定《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并报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备案。同时,要指导督促工作队制定经费使用计划,并报乡镇备案。

  五、资金监管

  乡镇组织、财政部门要落实资金监管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经费监管机制,加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经费管理。乡镇要定期向县选派协调办报告资金使用情况。

第四篇: 一村一策实施方案

  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宿松样板。根据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以及县委《关于做好20xx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打造一批符合宿松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村和示范区。通过先行先试、示范引领,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扎实有效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管村工作领导体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以更大力度更大举措推进乡村振兴。

  (二)坚持全民参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为出发点,把广大群众认可和满意度作为重要标准,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广泛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坚持综合创建。坚持一切从乡村需求实际出发,整合部门资源、资金,按照“强产业、补短板、惠民生、求实效”的原则,集中力量、集中投入、集中项目,开展综合创建,积极推进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

  (四)坚持因地制宜。根据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立足实际,综合考虑全县不同区域产业基础和发展现状,分类施策,突出重点,补齐短板,展现特色。

  三、创建目标

  按照“抓点连线成片”的'思路,着力实施“322+”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行动。

  (一)3个示范区:重点支持孚玉大河乡村振兴休闲产业、五里怡花湾生态农业、佐坝电商小镇等区域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打造乡村振兴宿松样板。

  (二)2个示范乡镇:洲头乡、趾凤乡为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乡镇。

  (三)20个示范村:在洲头、趾凤以外的其他20个乡镇各选定1个班子战斗力强、产业基础好、生态环境优的行政村开展示范村创建。

  (四)xx个乡村振兴示范乡村(区):按照创建申报要求,分年度开展示范乡村(区)申报。

  四、资金安排

  大力统筹各类资金,重点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根据当年财政衔接资金规模和可统筹的各部门其他涉农资金规模,由县统筹确定当年对各示范区、示范乡(镇)、示范村的资金补助标准。其中20xx年从衔接资金中支持的标准为:洲头乡和趾凤乡2个示范乡安排资金原则上不少于800万元;2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除洲头乡和趾凤乡以外每个乡镇1个),每个示范村原则上不少于100万元;五里怡花湾生态农业、孚玉大河乡村振兴休闲产业、佐坝电商小镇等3个乡村振兴示范区,每个示范区安排资金原则上不少于800万元。

  五、创建内容

  (一)聚焦乡村产业,促进农村发展

  1.发展特色产业。示范村充分利用资源禀赋、紧扣市场需求发展一个主导产业或建设一个产业基地。(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林业局、县文旅体局、县商务局、县发改委,各乡镇等)示范乡镇积极实施158行动计划,建设长三角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2.支持主导产业。示范乡镇选准主导产业,加大“双招双引”工作力度,培育产业链,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吸引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建1个主导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争创国家、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3.坚持品牌创建。在继续巩固以“龙成油茶、仙田米业、黄雀皈稻虾、洲头葡萄、宿松香芽”等品牌的基础上,加强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动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积极创建具有宿松特色、竞争优势的各类绿色农业品牌。

  4.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示范村党组织要引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成果。

  5.实施“两强一增”行动。实施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6.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逐步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二)聚焦乡村建设,补齐农村短板

  1.推进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示范乡村(区)要立足现有基础,凸显村庄特色风貌,因地制宜,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示范,乡镇要强化集镇的区域中心服务功能,按照城乡融合、工贸服务、农业产业、文旅商贸等类型推进示范乡镇集镇改造全覆盖,提升集镇服务水平。

  2.推进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示范乡村(区)要提高交通设施、供水保障、环卫工程、市场服务、数字乡村一体化水平。加快“四好农村路”工程建设。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农村自来水通村率、供水保障率、饮水达标率、水质合格率均达到100%。示范乡村(区)农村卫生厕所基本普及,村内至少建一座标准化无障碍公厕,村庄常态保洁,建有集中或分散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率达到省市确定的目标以上,基本消除大面积黑臭水体。示范乡镇建有标准化集贸市场,行政村建有标准化的农产品交易示范点。内实现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全覆盖,实现乡村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示范村内至少有一家运行正常的益农信息社或农村淘宝网点。

  3.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乡村(区)要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卫生、文化、养老、就业服务一体化。示范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招引一批公共卫生人才、全科医生,创建省级卫生乡镇,乡村卫生院(室)标准化信息化建设100%达标。要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和全民健身工程,示范乡镇建有体育“三个一”工程(一个1000平方米室内健身中心、1个20__平方米健身广场、一个多功能球类运动场),示范村建有健身场所。示范乡镇建有标准化敬老院,示范村建有一个养老服务中心,可与残疾人之家统筹使用。示范乡村(区)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脱贫人口就业,加强有培训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

  4.推进人居环境生态宜居化。示范乡村(区)要巩固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成果,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达到线上有看点、点上有亮点的目标。加快农村杆线整治,有效遏制"蜘蛛网”现象。加快交通沿线整治,消除交通安全隐患,交通主次干道环境干净整洁、绿化美化有序。按照“六有"标准,加快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常态保洁。

  (三)聚焦乡村治理,维护农村稳定

  1.政治引领。示范乡村(区)要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扩面选点建设,加强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设置一个党内政治生活馆,每个村至少选配一名年轻优秀后备干部担任乡村振兴专干。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组织宿松“好支书”评选活动。

  2.自治为基。示范乡村(区)要建立村民议事机制,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发挥“一约五会”作用明显。

  3.法治为本。示范乡村(区)要积极开展平安乡村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确保不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不出现重点信访户,配有法律顾问,到20xx年底,每个自然村(村民小组)至少培养3名“法律明白人”。

  4.德治为先。示范乡村(区)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文明创建工程;示范乡镇要积极争创省级文明乡镇,示范村要争创市级文明村庄,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文明积分制度,革除高价彩礼、人情攀比、薄养厚葬、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打击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

  5.智治支撑。示范乡村(区)要加强“雪亮工程”建设,每个自然村监控探头不少于2个,中心村不少于5个。(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各乡镇等)开展数字乡村治理模式创新,整合数字信息资源,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主要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30%以上。

  六、示范村申报要求

  (一)申报条件

  1.班子战斗力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凝聚力强,群众支持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高,村(社区)内无重点信访户,社会风气积极向上。

  2.产业基础较好。聚焦优势特色产业,有明确的主导产业和一定的发展基础,产业有较强的区域竞争力。

  3.资源优势突出。具备独特的资源优势,生态条件较好,农村环境优美宜居。

  (二)申报程序

  1.策划申报。除洲头、趾凤两个乡镇外,每个乡镇申报1个行政村作为创建示范村。

  2.编制方案。对入选示范创建名单的示范区、乡(镇)以及村(社区),要编制示范创建年度工作方案和项目资金使用概算及子项目资金需求清单,并按时报县乡村振兴指挥部办公室。由县委农办、县财政局、县发改委、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组织综合审定,报县乡村振兴指挥部批准,正式启动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

  七、工作要求

  (一)健全工作机制。县乡村振兴指挥部统一领导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乡村振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日常创建工作。乡村振兴各专项小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探索成立资金整合工作专班和规划建设指导专班,全力支持示范创建工作。示范乡村(区)要成立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细化职责分工,狠抓创建。按照县领导联系乡镇分工建立县领导联系示范区工作机制;建立示范创建工作调度机制,定期召开会议,报送工作推进情况,分析短板、研究政策、解决问题。

  (二)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县统筹各类资金用于乡村振兴工作,根据各示范乡村(区)建设进度,按照考核办法,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予以奖励;县相关部门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支持乡村振兴示范乡村(区)创建工作;乡村振兴各相关部门整合相关资金投入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村、示范区的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本部门上级专项资金的30%,并做到应整尽整;各部门整合相关项目资金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方案,须经分管副县长审核把关后,报常务副县长审定方可组织实施;鸠江区、上交所帮扶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示范乡村(区)创建;衔接资金和地方政府新增债券资金向示范乡村(区)倾斜;鼓励各乡镇出台具体扶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创建,把各方资源和力量凝聚到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中。加大用地保障力度。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统筹安排示范乡村(区)建设用地,保障用地空间;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土地,着力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积极配置信贷资金,推进信用村镇建设,加大对示范乡村(区)项目储备库内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发挥开发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综合服务功能和作用,为示范乡村(区)提供多元化融资支持。

  (三)加强督查考评。各乡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担当作为,乡村振兴示范单位必须在当年年底前取得明显创建工作成效。乡村振兴指挥部办公室牵头对全县乡村振兴示范地区创建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督查,掌握工作动态,通报创建工作进展。财政、审计及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财政性资金使用绩效管理,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资规、住建等部门要加强对村庄规划、建设用地等方面的监督指导,压实示范创建工作责任。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成效纳入乡镇和部门年度目标绩效考核。

  (四)强化宣传氛围。各乡镇和乡村振兴各专项小组成员单位要创新形式,大力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地区创建工作宣传活动,总结推广典型范例和经验做法,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 一村一策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人民调解“三个文件”和省、市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的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加大人民调解工作力度,为维护全县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完善镇、村、组三级调解组织网络;健全规章制度;调整充实人民调解员队伍;规范人民调解工作流程。

  (二)加强协调人民调解投入工作。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改善办公条件,合理利用人民调解工作经费,提高人民调解员的经费待遇。

  (三)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业务水平,促进规范操作;改革培训方式,变县级培训为主,镇级为辅,变集中辅导与个人自学、经验交流等并举的培训模式。

  (四)规范人民调解操作规程,提高人民调解质量。

  (五)完善跨区联调机制的建设,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模式。

  三、工作计划

  (一)1月份,召开全县人民调解工作会议,总结上一年度人民调解工作,布置本年度全县人民调解工作(可与全县司法行政工作会议合并召开)。

  (二)2月份,对各镇人民调解工作督促指导一轮。

  (三)3月份,组织“金宝人民调解联调机构”相互交流工作。

第六篇: 一村一策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升避灾扶贫搬迁工作水平,增强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兴业能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按照《xx市避灾扶贫搬迁“一区一策、一户一法”增收致富实施方案》(安政办发[20xx]16号),在全市择优选择10个避灾扶贫搬迁安置社区,进行“一区一策、一户一法”增收试点。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思路

  按照全市避灾扶贫搬迁工作“提速度、强管理、重配套”的整体要求,围绕“生命至上、避灾优先、改善条件、加快致富”的工作思路,坚持有土安置和有业安置相结合,以财政扶持资金保值增值为前提,以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绩效为目标,以扶贫、扶弱、扶强为重点,通过集约土地发展特色产业、集中培训促进就业、集成政策鼓励创业,全面落实“一区一策、一户一法”增收措施,不断增强搬迁群众自己发展能力,促进试点社区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兴业。力争通过十个社区的试点建设,实现搬迁户每户主要劳动力至少掌握1-2门致富技能、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试点社区搬迁群众有组织劳务输出1万人以上,建成特色产业5万亩,建设省级农业园区10个,培育劳动密集型企业10个,人均增收5000元的目标。

  二、增收方式

  发展特色产业。结合所选择的10个试点安置社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完善土地、山林流转平台,规划产业板块布局,培育市场主体,落实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夯实群众增收基础。发展壮大以茶叶、核桃、魔芋、蔬菜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壮大以养猪、养羊、养鸡和各类水产养殖为主的养殖业。力争试点社区特色产业达到5万亩以上,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培育各类园区。采取加大招商引资、鼓励返乡创业、能人大户带动等多种方式,引导民间资本建设农业园区、工业园区和旅游景区。依法有偿流转土地,探索搬迁户土地入股等形式,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建设农业园区;依托各类工业园区,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渠道接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依托自然禀赋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旅游景区,通过景区就业,促进搬迁群众增收。力争试点社区建成10个以上省级农业园区,建设10个以上现代化龙头企业或劳动密集型企业,建成休闲旅游观光景区8个以上,实现搬迁群众就业创业5000人以上。

  加快转移就业。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切实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努力实现搬迁群众技能培训“全覆盖”。通过建立劳务输出就业信息平台,广泛收集用工信息,择优选择有实力、讲诚信的企业,开展维权服务,引导搬迁群众转移就业,提高有组织输出程度,实现“转移一人,增收一户”的目标。力争通过试点建设,每年有组织劳务输出1万人以上。

  实施全民创业。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引导搬迁群众自主创业。通过安置社区服务岗位和门面房经营安置一批,重点发展商贸流通、餐饮等服务行业;通过城镇经商,兴办、领办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安置一批,重点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园区景区提供就业岗位安置一批,重点发展手工艺品、农家乐、交通运输、物业物流等产业。通过全民创业,在搬迁群众中广泛培育市场主体,带动广大群众兴业致富。

  完善社会保障。充分发挥社会保障、扶贫开发、民政救助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困难搬迁群众的救助扶持,对无就业、无劳动力的搬迁户,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使其住有所居、老有所养。

  三、扶持办法

  积极争取省上对我市开展“一区一策、一户一法”搬迁群众增收试点的支持,省补资金按照总额控制、分项补助、有偿使用、保值增效、持续发展的原则使用管理,充分发挥试点资金的效益,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兴业。

  园区景区带动群众兴业。对在试点区域建设农业园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或各类市场主体、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的,按照自愿有偿、互惠互利的原则,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作为股本参与经营,社区搬迁群众享受股本分红,增强园区景区与社区的融合度,扩大园区景区对社区就业的牵引力和带动力,促进搬迁群众兴业。

  资金互助鼓励家庭创业。参照扶贫互助资金模式,在试点社区扩大或设立互助资金组织,引导群众入股,滚动发展股本金,作为银行贷款的担保金,为搬迁群众贷款提供担保,增强银行对搬迁群众创业兴业的贷款规模,扶持搬迁群众创业。

  以资代劳促进就近就业。从试点资金中提取部分资金,加大对搬迁群众的技能培训,重点搞好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努力实现搬迁群众技能培训“全覆盖”。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园区和合作社,成立劳务专业公司与市场主体进行平等对接,签订劳务合同,促进搬迁群众就业。

  四、配套措施

  强化项目捆绑。各县区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加大试点社区项目捆绑力度,扶持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兴业。对搬迁户发展特色产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山林经济的,涉农项目要优先扶持;对搬迁户自主创业建设工业、农业园区、各类合作组织的,各相关部门要提供优质服务,全面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对土地整理、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向试点安置社区倾斜。要通过多渠道整合捆绑项目,确保每个试点社区实际捆绑并落实到位项目资金不少于200万元。

  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高度重视“一区一策、一户一法”试点工作,要按照“目的考核、目标管理、项目实施”的要求,加大试点社区建设力度,每个试点社区落实一名县级领导挂联,一个部门包抓,一批干部帮扶。结合试点社区工作实际,通过因户施策、因户定扶,逐户弄清情况,着力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兴业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每户搬迁群众都有相对稳定的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促进搬迁群众稳步增收。

  完善试点方案。各县区要按照“镇域统筹、点面结合、以大带小”的要求,制定完善试点社区“一区一策、一户一法”试点方案。试点方案要详实具体,有操作性,特别是要把试点放在整个镇域的层面上统筹搬迁工作,要依托安置社区兼顾面上,充分利用试点社区现有产业基础和自然条件以及区位优势等,找准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兴业方式,明确帮扶措施,落实帮扶项目,确定扶持办法。要通过省级试点资金的扶持,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最大发挥试点资金效益,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兴业。各县区的试点方案要抓紧上报市搬迁办审核备案。

  注重搞好结合。各县区要把试点建设和创新社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凡是确定为试点的社区,都要开展“四新”培训、创建“五星”社区,即开展“新社区、新农民、新技能、新风尚”教育培训,创建“法制管理星、创业致富星、文化特色星、环境优美星、服务保障星”社区。通过四新培训和五星级社区创建,进一步完善社区机构,落实管理人员,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创新服务内容,提高搬迁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全面提升搬迁群众文明素质,加快农民到市民的转变,建设安全、文明、富裕、和谐新社区。



本文来源:http://www.xanzxny.com/content-29-271277-1.html

《一村一策实施方案范文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